宝宝的健康成长与饮食紧密相连,但有些食物对宝宝来说可能存在较大风险。作为父母,我们必须知道这些饮食上的忌讳,并切实采取措施确保宝宝的健康。
坚果类危险多
花生、开心果、腰果等坚果对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咀嚼起来比较困难。因为他们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还不够成熟,吃坚果时很容易卡在气管里,引发窒息的风险。实际上,已经有孩子因为吃坚果而窒息的悲剧发生。家长们必须提高警惕,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坚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喂孩子吃时可以磨成粉末或细末,混入粥或米糊中,既能确保营养被充分吸收,又能降低潜在的风险。
团状胶状要远离
小汤圆和果冻等团状胶状食品,在宝宝的饮食中可能潜藏风险。这些食品质地独特,一旦误入气管,难以通过咳嗽等方法排出,可能对宝宝的生命构成威胁。再者,这类食品并不适宜3岁以下儿童食用。
家长需持续关注孩子的动向,确保他们远离这类食品。若孩子想吃类似口感的食物,可以选择小块水果或柔软面条等安全食品作为替代。
蜂蜜食用有讲究
一岁以内的宝宝不宜食用蜂蜜,因为蜂蜜中可能存在肉毒杆菌的孢子。宝宝们的肠胃菌群还未成熟,无法有效抑制这些细菌。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肉毒杆菌中毒,症状包括便秘、乏力、食欲下降等。
孩子到了一岁,可以适当添加蜂蜜。同时,要留意孩子是否有不适应的症状。若有任何疑问,最好先向医生咨询,这样做更为稳妥。
含咖啡因食物别碰
咖啡因成分的奶茶和巧克力等饮品不适合儿童食用。因为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还在成长中,摄入咖啡因可能会使他们变得过于活跃和焦虑,这可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而在婴幼儿阶段,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大脑的健全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们需将此类食品放置在婴儿触及不到的位置,同时,还需关注那些可能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和小吃,以防婴儿不小心吞食。
盐糖摄入要适量
宝宝在周岁前,不管是喝母乳还是奶粉,都能摄取到足够的盐分,无需额外加盐。周岁之后,可以适当提升盐分摄入,但必须严格控制,务必遵循“少盐”原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至两岁的孩子,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不应超过1.8克。
给小朋友加糖需格外小心,孩子若习惯了甜味,便可能不再喜欢清淡的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两岁以下的宝宝饮食中不宜加入过多糖分,家长们需注意合理控制孩子吃甜食的数量。
警惕反式脂肪酸及过敏食物
我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明确指出,不得在儿童零食中添加反式脂肪酸。但遗憾的是,这种物质在儿童零食中却较为普遍。家长们需留意查看配料表,识别并去除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有害成分,确保孩子远离不健康食品。
喂宝宝吃辅食时,要小心挑选,不要给那些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像牛奶、鸡蛋和坚果。最好在上午或中午的时候尝试新的食物,这样方便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的反应。不过,也要注意,如果宝宝长期不吃这些食物,可能会缺乏必要的营养,这时候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