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的魔力之源
研究显示,阅读闲谈资讯能刺激大脑中的奖赏机制,从而让人心情愉快。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视角下,这种愉悦感起到了正面的强化作用,促使人们更频繁地阅读这类信息,甚至可能引发依赖。以2021年娱乐圈的诸多重大事件为例,微博上“吃瓜”热潮此起彼伏,各类八卦充斥网络,这充分说明了八卦对广大民众的强大吸引力。
明星往往自带光环,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和美貌等特质,让很多人心生向往,从而容易激发出人们的崇拜之情。然而,一旦明星遭遇负面新闻,普通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就会被一种优越感所取代。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明星一旦跌落神坛,“吃瓜”群众便可以借此机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这也是人们热衷于八卦新闻的一个原因。
八卦的社交纽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平时不太爱说话的人,一聊起别人的闲事就可能变得亲近起来。《人类简史》这本书指出,在团队合作中,谈论别人的是非(即八卦)具有重要作用。尽管看起来像是闲聊,但普通人谈论八卦实际上是在交流情感,它成为了增进人际关系的桥梁。
罗宾·邓巴这位心理学家提到,热衷于传播八卦的动机,实际上是对优越感的渴望。在社交活动中,通过八卦,人们能迅速找到共同话题,减少彼此间的陌生感。在酒席或聚会上,一则有趣的八卦能迅速活跃气氛,使交流变得轻松愉快,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八卦信息的陷阱
现在各种媒体频繁制造娱乐新闻,网络应用还会依据用户的兴趣进行推荐。一旦你浏览了几则相关报道,就会接收到许多类似的内容。这种现象使得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变得单一且相似,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所谓的“信息茧房”。
人们曾想通过闲聊获取更多信息,拓宽社交圈,但如今可能弄错了方向。如今,人们仿佛被八卦的“茧”所束缚,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狭窄,无法接触到其他有价值的资讯,思维也可能被这些零碎的八卦所限制,从而影响了个人的认知和成长。
八卦成瘾的危害
八卦很容易让人沉迷,耗费了大量的时光。许多人觉得掌握的八卦越多,社交圈子里就越受欢迎。但事实上,如果花在八卦上的时间增多,那么与朋友交流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
八卦信息的获取与社交品质的提升并非成正比,它们呈现的是一种“倒U型”趋势。过分热衷于八卦,会使社交变得表面化,人们只会在明星的琐事上交流,难以进行深入的思维交流,这既会降低与朋友间的交往质量,也不利于个人在社交领域的成长。
节制八卦的必要
人们喜欢闲聊别人的私事,这是人之常情,但完全抵制这种不切实际的行为并不可取。适度地谈论是必要的。那些负面的闲言碎语虽然能让人感觉高人一等,但这种感觉就像空中楼阁一样,不稳定。就算明星从高处跌落,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自身就有所提升。我们不能通过别人的负面新闻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长时间沉溺于闲言碎语,会让人变得急躁不安,过分关注别人的生活,也可能错失身边的美好。若能适度减少对八卦的关注,我们就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我提升,增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从而使内心更加平和与丰富。
正视需求合理吃瓜
控制对八卦的关注,得先直面自己对这类信息的渴望。得明白自己为何对八卦感兴趣,不能随意附和、深陷其中。搞清楚搜集八卦是为了拓展人脉还是满足求知欲,这样才能恰当地筛选信息。
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必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被流言蜚语所左右。可以给关注流言定个时间表,防止无休止地查阅。同时,还应积极寻找更多信息渠道,吸纳各种信息,从而突破流言的局限,实现更全面的个人成长。
日常生活中,你通常对哪些闲言碎语感兴趣?不妨在评论区告诉我们。若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别忘了给它点个赞,并转发给更多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