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2月8日,抖音方面公布了对张兰、汪小菲等账号实施无限期封禁的决定。这一决定是因为他们在徐熙媛(大S)去世一事上进行了不当的炒作,违背了社会公德。同时,散播“汪小菲包机接运大S骨灰”不实信息的“我是夏小健”账号也受到了同样的处理。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促使人们思考网络炒作的合理范围。
张兰并非首次借助流量事件来增加产品宣传的戏剧性。她从企业家身份转变为“直播女王”,吸引流量的手段并非正规的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娱乐化、情绪化和戏剧化的内容。
流量崛起
汪小菲与大S的离婚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张兰便开始直播,引导网友讨论和指责前儿媳。她通过挑动情绪和散布小道消息,迅速吸引了上千万粉丝。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举动,比如“床垫风波”、“电费争执”和“麻六记带货”之后,她的直播间人气急剧攀升,成为热门流量聚集地,单场直播带货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千万。
那时,张兰与汪小菲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网友们纷纷关注他们的每一个举动。他们的讨论在网络上不断升温,吸引了众多目光,同时也为直播间带来了大量观众。
热度下滑
直播的热度消退后,张兰的直播间人气开始下滑。观众们对她的表演模式感到厌倦,不再对那些重复的八卦和情绪化的内容感兴趣。
之前依靠争议和炒作吸引的人气,随着新鲜感的减退逐渐减少。直播间观众人数下降,销售额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丰厚,张兰开始遇到如何保持观众关注的挑战。
触道德线
大S离世,张兰触及了道德的底线。以前,网友们或许会将这些当作娱乐话题,但当涉及已故之人,连最基本尊重都忽略不计,公众已经无法忍受。
网友开始对她进行指责,公众意见开始转向。张兰的行为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同时也揭示了过度炒作的负面影响。
流量模式反噬
汪小菲表面上似乎深受情伤,但实际上他正和母亲联手制作热门话题。他一直配合母亲演出,把热门话题引导到自己的直播间。然而,互联网上“无论好坏都是热度”的做法有其时效性。
过去,平台对“情绪化内容”较为宽容,只要能吸引流量就能盈利。然而,到了2024年,监管变得严格,抖音、微博等平台开始打击低质量、恶意炒作的内容。比如,东北雨姐因发布低质量内容而遭受降权,直播间的人气也随之下降;张兰母子被封禁的事件也证明了过分依赖争议炒作来获取流量的模式可能会受到反噬。
行业新方向
张兰通过话题营销实现了向网红带货主播的转变,然而,她过于依赖流量而忽略了内容品质,结果被淘汰。今后,短视频领域不再是以制造最大争议为赚钱手段,而是必须提供高质量内容来赢得用户的信赖。
网络流量环境正在演变,各大平台和观众都在寻找更具价值的内容。张兰和汪小菲遭遇封禁,预示着“黑红也是红”的时代即将落幕,行业正向着健康和优质内容的方向前进。